类别:历史 / 日期:2022-06-22 / 浏览:748 / 评论:0

研究古代史有强汉、盛唐、富宋、刚明之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些话大家也非常熟悉。每个帝国都有每个帝国的特点,正因为这些特点人们才用对应的形容词对其加以总结,好比宋朝军事积弱,商业却十分繁荣,还发明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因此称为富宋而不是强宋。

再如刚明,对外不和亲,不纳贡,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多次发动针对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北征,成祖在位期间瓦剌怎敢和英宗时期一样兵指北京城?成祖5次北征,打出了大明的刚骨傲气,若是中亚帖木儿帝国的创立者帖木儿真在1404年打来明朝,恐怕也不能讨便宜,刚明之说,并不算夸张。

不过宋朝和明朝在唐面前似乎还不够“尽善尽美”,因为后世给唐的评价是“盛”,盛者,极也,也就是极致的强大,为什么得到一个盛字做评价的是唐朝呢?这实在是个很复杂的历史问题,但我们依然可以从唐朝当年的表现中窥见一些原因。

唐朝的强大,有很大一部分就体现在军事上。隋朝因为遍地的农民起义导致了灭亡,因此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后将许多精力花在了恢复生产和与民休息上,但这不代表李世民就不会打硬仗,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派大将李勣和李靖等率领10万唐军直扑东突厥,突厥对中原王朝的威胁是隋朝皇帝早就忍无可忍的,但隋朝还没来得及把突厥彻底打残自己就不存于世了。

而唐朝建立之后,突厥又成了唐朝的一块心腹大患,东突厥运气不好,撞上了大唐的名将天团,李勣李靖二将精骑突袭,最终擒获了东突厥可汗颉利,剩余部众降唐,东突厥汗国至此灭亡,这是太宗皇帝在位期间对外军事成就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更难得的是,太宗并没有杀颉利可汗,而是授予官职允许他住在长安。

除了东突厥,灭薛延陀之战也充分体现了太宗皇帝智慧。薛延陀汗国的崛起本身是依靠唐朝扶持,扶持原因自然是为了削弱东突厥的影响力,但630年东突厥灭亡后薛延陀却渐渐坐大了,李世民采取内部分化的办法,将薛延陀夷男可汗的两个儿子封为“小可汗”,又以和亲为诱饵瓦解了薛延陀内部团结。

贞观十九年(公元640年)夷男可汗死,他的儿子忙着内斗,嫡子拔灼继位为新可汗,为了转以内部矛盾居然趁着太宗在辽东的机会发动了战争。这可惹恼了李世民,第二年他便派薛万彻、李道宗等分兵击薛延陀,李勣加入后战争很快便收尾了,薛延陀不敌唐军只得选择投降,这一战让唐朝在漠北声威大震,契苾、回纥等部纷纷归附中原王朝。

除此之外,李世民在位时还重创高句丽征服龟兹、吐谷浑、高昌等,而灭高句丽的战斗就要交到他儿子高宗李治手上了。李治在电视剧里虽然经常以文懦君王的形象出现,但实际上那只是武则天女皇帝的光芒太耀眼,衬得李治的功业没那么起眼了而已。在对外征战维护唐王朝统治安定上,李治的功绩也不可小觑。

西突厥便是在高宗显庆二年(657年)亡于唐,大将苏定方擒获沙钵罗可汗,“收其人畜前后四十余万”,这一战让西域尽在唐朝掌握,中亚诸多小国慑于大唐声威也都表示臣服。事实上李治在位期间唐朝疆域是最广阔的,往西到了咸海往北到贝加尔湖,而李治的武功里不得不提的还有灭高句丽。

公元655年,高句丽和百济联军攻打臣服唐朝的新罗,因此有了历史上那场著名的白江口之战,唐朝的水军数量和船舰装备其实不能和百济盟友倭国相比,但此战唐军却以少胜多打了个漂亮仗,在名将刘仁轨的指挥下大破百济,公元668年,平壤王城也被唐军攻战,有七百年历史的高句丽就此灭亡了。

这些战斗只是唐朝对外战争中最为精彩的几个部分,事实上唐朝289年的历史上战争可以分为前期平定天下、盛世武功和中晚期征服周边小国三个阶段,前后算起来,有李轨西凉、王世充郑国、中天竺、獠人、铁勒、突骑施、后突厥、回鹘等三十多个国家被灭,如果再加上中亚一些小国的话数量还更多,“汉人武功极盛于唐”并非一句空话。

鼎盛时期,唐朝疆域达到了1237万平方公里。但唐不以强称,却以“盛”称,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强盛时期的唐帝国虽然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却并不以扩张侵略为主要国策,而是包容开放,怀柔武力兼具,这种心态体现在文化上就有了唐诗这颗明珠的灿烂美丽,自唐朝之后,再也没有哪个朝代能在诗创作上达到如此巅峰了。

李世民当年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这句话完美体现了唐的强大不仅在于硬实力,还在于以宽容心态去接纳少数民族的民族自信软实力,大国风度,便是如此。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归原作者所有。

评论区

发表评论 / 取消回复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及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