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冷知识 / 日期:2024-03-22 / 浏览:76 / 评论:0

为什么看到别人受伤 自己也会感到痛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到路人重重摔倒时感慨一句“我都觉得疼”……明明自己并没有经历这一切,但为什么会有“痛在你身,疼在我心”的感觉?这种感受到他人疼痛的体验并不少见,它有一个专业名称:疼痛共情。

“痛在你身,疼在我心”的神经机制

共情是一种能够理解以及分享他人感受和情感的能力。疼痛共情是共情的一种典型表现,是指个体对他人所经历的疼痛的感知、判断和情绪反应。也就是当他人遭受疼痛时,我们“感同身受”地体验他们的痛苦与悲伤的能力。

那么这种“别人疼我也疼”的感觉是如何产生的呢?这种疼痛与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疼痛有什么相似和区别呢?

经典的共情共享表征模型指出,观察者通过调用与被观察者相同的神经表征来实现对他人的共情。在这一过程中,镜像神经元也许是我们模仿他人动作、理解他人情感的基础。

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当看到别人大笑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会不由自主地笑起来,有的时候甚至会笑得停不下来。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在观察他人表情与动作的时候,大脑中的镜像机制让我们经历了相似的神经生理反应,体验到了相似的感受,因此产生了相似的情绪状态。

同理,观察他人遭受疼痛与我们切身经历疼痛时所引发的神经反应模式十分相似,表现为负责加工自身疼痛信息(即伤害性感觉刺激)的大脑区域的激活。这些区域的激活让个体在感知到他人疼痛的同时,产生了与切身疼痛感受极度相似的情绪体验。

疼痛共情,并非“人人平等”

虽然疼痛共情人常有之,而且此现象非人类独有,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也不难发现,人们并不会对所有的人产生同等程度的疼痛共情,也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会产生强烈的疼痛共情。

例如看到电影中的“坏人”遭受伤痛时,我们可以暂时“关闭”我们的共情,对他们的痛苦无动于衷。这主要是因为疼痛共情会受个人经验、人际关系、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是自身的疼痛敏感性。一般而言,自身疼痛敏感性越高的个体,对他人的疼痛共情水平更强,会对他人痛苦产生更强烈的情绪和疼痛认知。

其次,是群体认同。相比陌生人,人们对自己的亲人和爱人更容易产生疼痛共情;相比外国人,人们会对本国人更容易产生疼痛共情;就连小鼠也只会帮助同笼饲养而非异笼饲养的同伴,让其免受疼痛困扰。

再次,是被观察者的脆弱性。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对弱势群体表现出更多的疼痛共情,这是因为弱势群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脆弱性会引起人们更多的共情关注。

由此可见,疼痛共情不仅具有个体差异,还有一定的偏好性。

疼痛共情,不仅能够让个体对他人的需求敏感,例如让父母更懂得照顾和保护孩子,还有助于让个体理解和同情他人的痛苦处境,并能够及时给予帮助。与他人共情意味着更好的社会交流与更多的信任与合作,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保障。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归原作者所有。

评论区

发表评论 / 取消回复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及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