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历史 / 日期:2022-06-23 / 浏览:784 / 评论:0

公元前202年春,定陶。

一身黑袍的刘邦站在一个小山丘上,抚着胡须一脸得意的望着远方,身后跟着吕雉和一群文武大臣。


一位骑兵伴随着一片黄沙从远方飞驰而来,拉住缰绳,在刘邦面前停了下来,翻身下马,抱拳单膝跪地。

刘邦大呼:“来者何人?”

骑兵回答道:“鄙人乃齐国使者,参见汉王。我奉齐王之命前来奏请汉王。”

“起来吧”刘邦眉头一皱,“所奏何事?”

骑兵从怀里掏出竹简,念道,“西楚已灭,天下已定,但民心尚未定,齐王恳请汉王登基称帝,以统天下,以安民心。”


文武大臣们面面相觑,露出一脸疑惑。

刘邦接过竹简,仔细端详了一番。

此时,淮南王英布给梁王彭越使了个眼色,二人从队列里站了出来,在刘邦面前下跪抱拳,说道:“我等恳请汉王称帝,以安天下。”

刘邦环顾四周,一脸严肃,摊开双手,说到:“你们叫我如何是好啊?我刘邦何德何能,得以称帝?”

张良站了出来,在一旁说道:“汉王此言差矣。放眼天下,无人能与汉王相比。汉王若不称帝,谁来称帝啊?”


说罢,文武大臣纷纷跪地,皆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于是刘邦欣然接受了部下的请求,在定陶筑台,举行登基大典,时年54岁。

出生于公元前256年的刘邦,仅仅比秦始皇(前259年出生)小三岁,如果此时秦始皇还活着,也只有57岁而已。

面对这样的年龄差,不乏有人设下大胆的猜想,假如秦始皇还活着,能不能消灭项羽、刘邦、韩信、张良等各路起义军,从而捍卫大秦呢?

秦朝输在内部不团结

实际上,这是有相当大可能性的。

秦朝的灭亡其实不是主要由于实力不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和将领的策略有关。

当时秦将赵佗和任嚣在南方坐拥50万之众,却在各路起义军攻秦之时坐视不管,保持中立,在战争中持观望态度。

而秦朝驻扎北方的30万大军,在内乱之时按兵不动,依旧留守长城,最后决定出兵时行动也极其缓慢。参与镇压起义的,只有20万镇守中央的秦军而已。


与此同时当章邯率领数十万囚徒,挽救于危难之时,结果赵高一派担心其功劳太高,威胁自身地位,处处刁难,弄的章邯在前线投鼠忌器,打赢了怕被嫉妒,打输了又要被杀,不得不各种拖延,最终贻误战机,丧失了秦军最后的有生力量。

可见起义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秦朝内部的不团结,才有机会将其推翻。

为什么秦军内部如此不团结呢?

这要从秦二世继位说起。秦始皇死在东巡的路上后,赵高和李斯两个人伪造圣旨,谎称秦始皇传位于胡亥,并以秦始皇的名义赐死在北方抗击匈奴的公子扶苏。秦二世继位后,帮助他夺嫡有功的李斯开始清算以前得罪过他的人。

最先遭殃的就是驻守北方的大将蒙恬、蒙毅两兄弟,二人被秦二世赐死,整个蒙氏家族惨遭灭门。蒙氏兄弟一生兢兢业业,为秦朝鞍前马后,立下汗马功劳,却落得个如此凄惨的下场,这让许多秦朝将领心寒。秦朝军队内部陷入混乱。

后来太监赵高又把丞相李斯给干掉了,并又掀起一群政治风暴,大量李斯一派人马死于非命,整个朝堂也陷入了混乱中。


而朝堂的混乱,直接造成行政系统的混乱,大量非贤德之人,趁机博得各个系统要职,借着秦朝法令的风鱼肉百姓,直接促成了“天下苦秦久矣”。

面对揭竿而起的各路起义军,秦二世调集各方军队回援,但已生异心秦军南北军团完全不听命令,压根儿就不准备帮忙镇压起义军。

于是秦朝很快就完蛋了,耗巨资打造的阿房宫也被夷为平地。

如果秦始皇在世,一切都不是问题

如果秦始皇在世,根本不可能出现内部混乱不齐心的状况,项羽、刘邦等人也难成势力。

秦始皇挥剑决浮云,一扫六合,一统七国,擒得诸侯尽西来,威震四方。他的威慑力,一定是相当高的,各路起义军是不敢断然起来造反的,就算造反,也成不了多大的气候,不会出现数支强大的起义军联合攻秦的情况。


同时,秦始皇在军中的威望也是相当高的。各位将领都服他,都忠心与他。如果谁起来造反的话,南北中央三个军团一共一百万大军共同勤王,镇压起义军也不在话下。

假如,秦末的统治者是像秦始皇一样,是一个斗重山齐的领导人,能够牢牢把持住整个庞大的军队,震慑住四方的百姓,那么秦朝可能不会灭亡的这么快。

作为中国的第1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秦的快速崩解着实令人可惜。但是秦朝灭亡也是民心所向,用战时状态的苛刻,去要求和平时期的百姓,如同将一张弓一直拉满,总有一天会断的,百姓是人,会疲惫,适度休息才是长久之计。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参考资料:不同朝代穿衣有讲究,龙袍不仅是黄色的,刘邦登基穿的还是黑袍——众恒历史学

秦朝两大军团,亡国之际,一个表示不去,另一个:我们一年后去!——八面楚风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归原作者所有。

评论区

发表评论 / 取消回复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及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