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脸鸭 英文名:Baikal Teal 别名: 巴鸭 黑眶鸭 黄尖鸭 晃鸭 王鸭 眼镜鸭 元鸭
时间:2024-08-04 16:10:31 阅读:125
花脸鸭
英文名:Baikal Teal
纲目科属:
雁形目 / Anseriformes
鸭科 / Anatidae
[河]鸭属 / Anas Formosa
描述:雄鸟:中等体型(42厘米),头顶色深,纹理分明的亮绿色脸部具特征性黄色月牙形斑块。多斑点的胸部染棕色,两胁具鳞状纹似绿翅鸭。肩羽形长,中心黑而上缘白。翼镜铜绿色,臀部黑色。雌鸟:似白眉鸭及绿翅鸭,但体略大且嘴基有白点;脸侧有白色月牙形斑块。
虹膜-褐色;嘴-灰色;脚-灰色。
叫声:雄鸟春季发出深沉的wot-wot-wot似笑叫声。雌鸟发出呱呱的低叫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越冬于中国、朝鲜及日本。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繁殖于中国东北的小型湖泊。在华中和华南的一些地区越冬,偶见于香港。此鸟的种群数量在近20年急剧下降。
习性:喜结大群并常与其他种混群。取食于水面及稻田。栖于湖泊、河口地带。
俗名:巴鸭 黑眶鸭 黄尖鸭 晃鸭 王鸭 眼镜鸭 元鸭
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产地不确定:阿富汗。 旅鸟:孟加拉国、法国、香港、印度、意大利、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马耳他、缅甸、尼泊尔、荷兰、巴基斯坦、西班牙、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泰国、乌兹别克斯坦。 中国为东北及华北为罕见冬候鸟,自山东,南抵云南、广东及海南岛为冬候鸟。 雄鸟繁殖羽头顶至后颈上部黑褐色,具淡棕色羽端。脸部自眼后有一宽阔的翠绿色金属带斑延伸至后颈下部;绿带与头颈部黑褐色之间有一白色狭纹,其余脸部呈乳黄色;在绿色带斑与乳黄色斑之间夹有黑色细线,并向颈侧下方延伸;黑色线与黄色脸斑之间还有白色细线;眼周黑色,并有一黑纹自眼周向下至喉部,从而将脸部乳黄色斑分割为前后两块。上背和两胁蓝灰色,密布以黑褐色波状细纹;下背至尾上覆羽暗褐色,具淡色羽缘;尾上覆羽尤淡,尾羽褐色,具细狭的棕白色羽缘;肩羽长而细,内翈棕白色,外翈绒黑色,具宽的棕红色羽缘。翅上覆羽暗褐色,大覆羽具宽的棕色端斑,形成翼镜前面棕色边缘。翼镜铜绿色,后面转为黑色,再后白色。颏、喉和前颈上部黑褐色,胸淡棕色,满杂以暗褐色点状斑,下胸两侧各具一宽阔的白色横带。腹白色,尾下覆羽黑褐色,中部具棕白色端斑,两侧具暗棕色羽缘,尾下覆羽两侧前面各有一白色宽带。腋羽白色。非繁殖羽似雌鸟。 雌鸟上体暗褐色,羽缘稍淡。头顶褐色较浓,近黑色,密缀以棕色羽端。翅上翼镜较雄鸭为小,且铜绿色辉亮光泽亦差。头侧和颈侧白色,杂以暗褐色细纹,眼先在嘴基处有一棕白色或白色圆形斑,眼后上方具棕白色眉纹;颏棕白色,喉与前颈白色。胸与雄鸭相似,但斑点较少,腹亦为白色,下腹中央微具淡褐色粗斑,两胁暗褐色,具浅棕色羽缘;尾下覆羽白色,具褐色羽干纹。 虹膜棕色或棕褐色,嘴黑色,脚趾板蓝黑色。幼鸟似雌鸟,但脸斑不明显,羽色较暗褐,少棕色;上体具淡灰褐色羽缘;下体中部斑杂状。 迁徙 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从中国南方越冬地开始往北迁徙,3月中旬至3月末到达中国华北和东北一带,4月末几乎全部离开中国,春季迁徙期长达1个多月之久。秋季于9月中旬进入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每年10月中下旬出现大量迁徙,也有迟至11月初还停留在中国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整个秋季迁徙期亦持续近2个月之久。迁徙时常集成数十、数百只,甚至多达千余只的大群。 习性 声音嘈杂,叫声洪亮而短,似‘mog, mog’或‘lok, lok’,很远即能听见。 食性 主要以轮叶藻、柳叶藻、菱角、水草等各类水生植物的芽、嫩叶、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常到收获后的农田觅食散落的稻谷和草子,也吃螺、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觅食主要在黄昏和晚上。觅食地多在水边和附近原野和农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