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玄鸥 英文名:White Tern 别名: 白燕鸥
时间:2024-08-04 15:41:36 阅读:114
白玄鸥
英文名:White Tern
纲目科属:
鹳形目 / Ciconiiformes
鸥科 / Laridae
白玄鸥属 / Gygis Alba
描述:体小(30厘米)的纯白色燕鸥。成鸟:通体白色,仅眼圈黑色;尾略呈叉形,外侧尾羽较第二、三枚尾羽为短;嘴甚细尖并略上翘。幼鸟:耳斑深色,上背及翼上具灰褐色杂斑,初级飞羽羽轴黑色,两翼较圆。
虹膜-褐色;嘴-近黑,嘴基蓝色;脚-蓝黑,蹼偏白。
叫声:轻柔的呼呼叫声。
分布范围:广布于各大洋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分布状况:极罕见的漂鸟,于澳门海域有过一次记录,也见于中国南海的西沙群岛。
习性:飞行略呈波浪形,偶尔潜入水中捕食,但从不完全没入水中。
繁殖地:英属印度洋领地、科科斯(基林)群岛、关岛、马绍尔群岛、毛里求斯、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新西兰、帕劳、皮特凯恩、塞舌尔、美国本土外小岛屿、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 留鸟:美属萨摩亚、澳大利亚、孟加拉国、巴西、智利、中国、哥伦比亚、科摩罗、库克群岛、哥斯达黎加、斐济、法属波利尼西亚、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基里巴斯、马尔代夫、马约特岛、墨西哥、瑙鲁、新喀里多尼亚、纽埃、诺福克岛、北马里亚纳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圣赫勒拿,阿森松岛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托克劳、汤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图瓦卢、美国、瓦努阿图和越南。 游荡(旅鸟):百慕大。 游荡(非繁殖地):圣诞岛和巴拿马。 原产地不确定(季节性不确定):法属南部领土、马达加斯加、菲律宾和东帝汶。 在中国属极罕见的漂鸟,于澳门海域有过一次记录,也见于中国南海的西沙群岛。 白玄鸥两性同形。嘴较长,细而侧扁,基部较粗,往尖端变细,且略微向上翘而弯曲,喙端具钩,黑色,基部蓝色。鼻孔靠近嘴基处。翅尖,较长,翅膀在飞行中几乎是半透明的。第一枚初级飞羽最长,尾呈浅叉状。跗跖较短。体羽几全白色,眼周有一窄的黑色眼围,使眼睛看上去很大。外侧3枚初级飞羽羽轴土色。嘴尾常为圆形;脚短,前趾间具蹼,均灰色,腹面是黄色到白色;雄性不具交接器。 虹膜褐色。嘴黑色,基部蓝色。脚黑色或淡蓝色。 幼鸟体羽灰色,上覆盖白色绒羽,冠表面、后颈和背部均灰色,当幼鸟闭上眼睛时,由于眼睛周围的黑色斑点,它们看起来好像是睁开的,这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翕有褐色横斑。飞羽羽轴黑色。幼鸟具有一对锋利的爪子,可以使自己在风中悬挂在巢穴上。 大小量度为:体长280-330毫米,翼展660-780毫米,体重100-140克,嘴峰35-42毫米,尾105-111毫米,跗跖11-12毫米。 迁徙。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是一种白昼性活动的鸟类,但在黄昏和黎明时更活跃。它们频繁的在海面上空飞翔,轻快而敏捷,姿势优雅,在近岛的波浪上方飞的很低,发现猎物后会接近海水表面飞行,它们会借助风力,飞行方向和速度发生不稳定变化。休息时多在海岸岩石或飘浮于海上。 该物种主要以小鱼为食,但也会食用鱿鱼和甲壳类动物。比例因地而异,其中包括圣诞岛上的饮食50%是鱼类,而在夏威夷则为85%。猎物被潜水捕获。主要以2-8厘米长的小鱼和鱿鱼为食,也吃某些甲壳类动物。会用自己的鸟嘴同时携带几条小鱼,然后带回鸟巢喂养幼鸟。 发出的鸣叫声是喉音“heech-heech”,通常在巢穴处保持沉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