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浮鸥 英文名:Whiskered Tern 别名: 黑腹燕鸥、黑腹浮鸥
时间:2024-08-04 15:40:27 阅读:125
须浮鸥
英文名:Whiskered Tern
纲目科属:
鹳形目 / Ciconiiformes
鸥科 / Laridae
浮鸥属 / Chlidonias Hybrida
描述:体型略小(25厘米)的浅色燕鸥。腹部深色(夏季),尾浅开叉。繁殖期:额黑,胸腹灰色。非繁殖期:额白,头顶具细纹,顶后及颈背黑色,下体白,翼、颈背、背及尾上覆羽灰色。幼鸟似成鸟但具褐色杂斑,与非繁殖期白翅浮鸥区别在头顶黑,腰灰色,无黑色颊纹。
虹膜-深褐;嘴-红色(繁殖期)或黑色;脚-红色。
叫声:沙哑断续的kitt或ki-kitt声。
分布范围:繁殖在非洲南部、西古北界的南部、南亚及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亚种swinhoei为季候鸟,繁殖于中国的东半部;冬季南迁,有些鸟在台湾越冬。
习性:结小群活动,偶成大群,常至离海20千米左右的内陆,在漫水地和稻田上空觅食,取食时扎入浅水或低掠水面。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亚美尼亚、澳大利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巴林、孟加拉国、白俄罗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博茨瓦纳、文莱达鲁萨兰国、保加利亚、柬埔寨、中非共和国、乍得、中国、科特迪瓦、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埃及、赤道几内亚、埃塞俄比亚、法国、冈比亚、德国、加纳、希腊、关岛、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大韩民国、科威特、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拉脱维亚、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立陶宛、马其顿,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来西亚、马里、毛里塔尼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尼日尔、尼日利亚、北马里亚纳群岛、阿曼、巴基斯坦、帕劳、巴勒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波兰、葡萄牙、卡塔尔、罗马尼亚、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塞拉利昂、新加坡、斯洛伐克、索马里、南非、南苏丹、西班牙、斯里兰卡、苏丹、斯威士兰、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东帝汶、多哥、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干达、乌克兰、阿拉伯联合大公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西撒哈拉、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 旅鸟:巴巴多斯、比利时、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佛得角、圣诞岛、刚果民主共和国、丹麦、吉布提、厄立特里亚、芬兰、直布罗陀、冰岛、爱尔兰、莱索托、卢森堡、马尔代夫、马耳他、新西兰、挪威、卢旺达、塞舌尔、瑞典、英国、美国。 须浮鸥夏羽前额自嘴基沿眼下缘经耳区到后枕的整个头顶部黑色。肩灰黑色。背、腰、尾上覆羽和尾鸽灰色。外侧一对尾羽的外侧灰白色。尾呈叉状。翅上覆羽淡灰色,飞羽灰黑色,外侧珠白色,内侧具楔状灰白色羽缘,外侧飞羽羽轴白色。颏、喉和眼下缘的整个颊部白色。前颈和上胸暗灰色,下胸、腹和两胁黑色,尾下覆羽白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灰白色。 冬羽前额白色,头顶至后颈黑色,具白色纵纹。从眼前经眼和耳覆羽到后头,有一半环状黑斑。其余上体灰色,下体白色。 幼鸟和冬羽相似,但背、肩黑褐色而具宽的棕褐色横斑。翅下覆羽和尾下覆羽也具暗色斑。 虹膜红褐色。嘴和脚淡紫红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雄性82-98克,雌性79-92克;体长雄性230-276毫米,雌性238-262毫米;嘴峰雄性28-33毫米,雌性26-30毫米;翅雄性210-230毫米,雌性212-230毫米;尾雄性78-93毫米,雌性75-86毫米;跗蹠雄性17-24毫米,雌性17-22毫米。 须浮鸥常成群活动。频繁的在水面上空振翅飞翔。飞行轻快而有力,有时能保持在一定地方振翅飞翔而不动地方。结小群活动,偶成大群,常至离海20千米左右的内陆,在漫水地和稻田上空觅食,取食时扎入浅水或低掠水面。 主要以小鱼、虾、水生昆虫等水生脊椎和无脊椎动物为食。觅食主要在水面和沼泽地上。有时也吃部分水生植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