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鹀 英文名:Slaty Bunting 别名:
时间:2024-08-04 15:33:56 阅读:120
蓝鹀
英文名:Slaty Bunting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燕雀科 / Fringillidae
蓝鹀属 / Latoucheornis Siemsseni
描述:体小(13厘米)而矮胖的蓝灰色鹀。雄鸟:体羽大致石蓝灰色,仅腹部、臀及尾外缘色白,三级飞羽近黑。雌鸟为暗褐色而无纵纹,具两道锈色翼斑,腰灰,头及胸棕色。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偏粉色。
叫声:鸣声为高调的金属音,多变化而似山雀。叫声为重复的尖声zick。
分布范围:中国中部及东南。
分布状况:繁殖于陕西南部秦岭、四川北部岷山、四川南部及甘肃南部。越冬往东至湖北、安徽、福建武夷山地区及广东北部。春季在湖南南部的莽山及广东北部的车八岭(Lewthwaite et al., 1995)有过记录,表明繁殖范围比以前所知的更为往南。
习性:栖于次生林及灌丛。
中国特有品种,自甘肃在向南到陕西南部和四川西部,(东达青藏高原边缘的山谷,四川盆地东北部),更远到安徽(黄山)。在非繁殖季节,频繁出现于湖北西部、四川、安徽、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和北部低海拔地区。分布于中国中部及东南。繁殖于陕西南部秦岭、四川北部岷山、四川南部及甘肃南部。越冬往东至湖北、安徽、福建武夷山地区及广东北部。春季在湖南南部的莽山及广东北部的车八岭。分布在以下保护区:武夷山(福建)、太白山、卧龙、金佛山、清凉峰、瓦屋山。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天目山、太白山。 蓝鹀雄性成鸟,通体石板灰蓝;胁羽、下腹和尾下覆羽纯白;飞羽黑色,有蓝灰色羽缘,内侧飞羽内翈基段有白斑;尾羽黑色,羽缘灰蓝色,最外侧一对尾羽从内翈先端向下延伸,越过羽轴直达外翈基部有一长形弧状白斑;腋羽白色。 雌性成鸟,头、颈及上胸棕黄色;上背棕褐,具暗褐色羽干纹;下背、腰、尾上覆羽均石板灰色,羽缘棕褐;飞羽褐色,翼上覆羽和飞羽均有棕褐色羽缘;尾羽灰褐色,羽缘色浅,最外侧尾羽有细长的白斑;胸和两胁棕褐色;腹和尾下覆羽白色;腋羽白;翼下覆羽褐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肉黄色。 大小量度:体重♂13-17克,♀14-17克;体长♂116-140毫米,♀116-130毫米;嘴峰♂8-11毫米,♀18.5-10.5毫米;翅♂66-72毫米,♀65-70毫米;尾♂50-69毫米,♀50-58毫米;跗蹠♂17-20毫米,♀18-20毫米。 此鸟一般多单独活动,有时也结成3-5只的小群,在地上、电线上或山边岩石和幼树上活动和觅食。性胆大,不甚怕人。冬季于农耕地。停栖时凹形尾轻弹。倾斜上升后飞行迅速。食物为鞘翅目昆虫和杂草种子等。叫声:鸣声为高调的金属音,多变化而似山雀。叫声为重复的尖声zick。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