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氏鹨 英文名:Blyth's Pipit 别名:
时间:2024-08-04 15:30:36 阅读:119
布莱氏鹨
英文名:Blyth’s Pipit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麻雀科 / Passeridae
鹨属 / Anthus Godlewskii
描述:体大(18厘米)的鹨。甚似田鹨及亚成体的平原鹨。较理氏鹨体小而紧凑,尾较短,腿及后爪较短,嘴较短而尖利。上体纵纹较多,下体常为较单一的皮黄色。中覆羽羽端较宽而成清晰的翼斑。与田鹨的区别在叫声不同,体型较大,中覆羽斑纹不同且上体多纵纹。在手中时跗蹠比田鹨或理氏鹨短,比平原鹨的亚成鸟眼先色较淡且翼长,后爪较弯曲,嘴较短。
虹膜-深褐;嘴-肉色;脚-偏黄。
叫声:圆润的chup及特征性的响亮嘁喳声 spzeeu,结尾时音略下降。
分布范围:蒙古、俄罗斯的外贝加尔、西伯利亚及中国东北;越冬至印度。
分布状况:繁殖于大兴安岭西侧经内蒙古至青海及宁夏。南迁至西藏东南部、四川及贵州。甚罕见于高可至海拔3400米处。迷鸟至香港。
习性:喜旷野、湖岸及干旱平原。
分布于不丹、中国、印度、蒙古、缅甸、尼泊尔、俄罗斯联邦、斯里兰卡、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旅鸟:巴林、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以色列、日本、韩国、科威特、荷兰、阿曼、泰国、英国。 原产地不确定:孟加拉国。 在中国繁殖于大兴安岭西侧经内蒙古至青海及宁夏。南迁至西藏东南部、四川及贵州。迷鸟至香港。 布莱氏鹨在鸣禽中体型较大。喙较细长,先端具缺刻;翅尖长,内侧飞羽(三级飞羽)极长,几与翅尖平齐;尾细长,外侧尾羽具白,常做有规律的上、下摆动;腿细长后趾具长爪,适于在地面行走。中覆羽斑纹不同且上体多纵纹。在手中时跗蹠比田鹨或理氏鹨短,比平原鹨的亚成鸟眼先色较淡且翼长,后爪较弯曲,嘴较短。上体暗褐或灰褐色、具宽的棕黄色羽缘,使上体呈现出棕黄色而具黑褐色羽干纹,腰和尾上覆羽沙褐色,尾羽黑褐色,中央一对尾羽具宽的赭色羽缘,最外侧一对尾羽外羽白色。颏、喉白色或皮黄色,喉侧有一黑褐色纵纹,胸沙棕色具暗褐色纵纹,腹和其余下体淡棕黄色或沙黄色。 虹膜暗褐色;嘴肉色,嘴基和下嘴色淡;跗趾淡褐色,爪角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8-26克,♀18-30克;体长♂170毫米,♀151-175毫米;嘴峰♂12-13毫米,♀13-15毫米;翅♂91毫米,♀84-86毫米;尾♂72-79毫米,♀68-74毫米;跗蹠♂24-27毫米,♀25-28毫米。 食物主要有鳞翅目幼虫、蝗虫、象鼻虫、虻、金花虫、甲虫、蚂蚁、蜷象等昆虫,也吃蜘蛛、蜗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此外还吃苔藓、谷粒、杂草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活动,迁徙期间亦集成较大的群。多在地上奔跑觅食。性机警,受惊后立刻飞到附近树上,边飞边发出叫声,声音尖细。站立时尾常上下摆动。叫声:圆润的chup及特征性的响亮嘁喳声spzeeu,结尾时音略下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