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鸟类 / 日期:2024-08-04 / 浏览:55 / 评论:0

雪鹀
英文名:Snow Bunting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燕雀科 / Fringillidae
雪鹀属 / Plectrophenax Nivalis

雪鹀 / Snow Bunting

描述:体大(17厘米)而矮圆的黑白色鹀。形小的嘴黑色。繁殖期雄鸟特征明显,白色的头、下体及翼斑与其余的黑色体羽成对比。繁殖期雌鸟对比不强烈,头顶、脸颊及颈背具近灰色纵纹,胸具橙褐色纵纹。第一冬的鸟黑色较少,且散有橙褐色,尤其在头顶及胸上。幼鸟的头及胸灰色。

虹膜-色深;嘴-成鸟黑色,幼鸟及第一冬鸟偏黄;脚-黑色。

叫声:立于巨砾或在振翼下行时作叫,鸣声仅为单调的短句交替。常有的飞行叫声为颤音tiriririt接流水般的tew声。两种叫声均似铁爪鹀但富有乐感。也作沙哑的djeee叫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北极区苔原冻土带及海岸陡崖。越冬南迁至大约北纬50°。

分布状况:数量甚少的亚种vlasowae越冬见于天山、阿尔泰山、内蒙古东部及黑龙江北部。偶有鸟至河北。

习性:栖于光裸地面。冬季群栖但一般不与其他种类混群。常规步调为快步疾走但也作并足跳行。未在取食群中的鸟作蛙跳式前行。群鸟升空作波状起伏的炫耀舞姿飞行然后突然降至地面。

原产地:奥地利、巴哈马、白俄罗斯、比利时、百慕大、保加利亚、加拿大、中国、捷克、丹麦、爱沙尼亚、法罗群岛、芬兰、法国、德国、格陵兰、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韩国、拉脱维亚、立陶宛、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圣皮埃尔和密克隆、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斯瓦尔巴和扬马延、瑞典、瑞士、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乌克兰、英国和美国。 游荡:阿尔及利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希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卢森堡、马耳他、蒙古、黑山、摩洛哥、塞尔维亚和土耳其。 雪鹀雄鸟夏羽整个头、颈、腰、尾上覆羽和翅上覆羽等上体及颏、喉、胸至尾下覆羽等整个下体概为白色。初级飞羽基部、内侧次级飞羽和外侧尾羽亦为白色,背、肩黑色具窄的白色羽缘,初级飞羽尖端,外侧次级飞羽尖端、三级飞羽和3对中央尾羽亦为黑色,3对外侧尾羽白色具窄的黑色尖端。冬羽和夏羽大致相似,但额、头顶至枕以及耳覆羽后缘具宽的栗黄色或淡栗色羽缘和尖端,因而使该部位呈栗黄色或淡栗色。有的眼先、颊和后颈亦沾栗黄色和淡栗色;背、肩黑色具沙栗色或灰沾黄色羽缘,在背形成黑条纹(在秋季新换的冬羽背、肩部黑色常被宽的沙栗色羽缘所盖,到第二年春季当沙栗色羽缘全部被磨损以后才完全显露出黑色),腰、短的尾上覆羽和整个下体白色,胸部有时缀栗色。长的尾上覆羽黑色具宽的栗色羽缘,3对中央尾羽黑色,羽缘灰色,外侧3对尾羽白色具窄的黑褐色尖端。两翅同夏羽,除内侧三级飞羽,小翼羽和翅尖为黑色外概为白色,内侧三级飞羽具宽的栗褐色羽缘。 雌鸟和雄鸟冬羽相似,额、头顶至枕栗褐色,头侧栗白色混杂,耳羽、眼先、颊栗色或栗褐色,后颈棕灰色或为皮黄白色具小的赭褐色条纹。背、肩灰黑色,羽缘沙黄色,腰和短的尾上覆羽白色有时微沾黄色。长的尾上覆羽黑褐色有宽的灰棕色羽缘,中央3对尾羽黑褐色,外侧3对尾羽白色。初级飞羽黑褐色,次级飞羽白色,尖端黑色。下体污白色或近白色,上胸左右两侧各有一块栗黄色斑并向胸中央延伸,有时形成一条隐约可见的连接的胸带。 虹膜褐色,嘴雄鸟夏季黑色,冬季黄色,尖端黑色;雌鸟夏季黑褐色,冬季黄色,尖端黑色。脚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35-45克,♀32-41克;体长♂155-185毫米,♀145-180毫米;嘴峰♂9-12毫米,♀9-12毫米;翅♂100-116毫米,♀100-110毫米;尾♂55-75毫米,♀58-70毫米;跗蹠♂19-22毫米,♀20-22毫米。 越冬南迁至大约北纬50°。在中国为冬候鸟,每年11月迁来中国越冬,翌年2-3月迁走。繁殖期间多成对或单独活动,非繁殖期常成10多只至20余只的小群,偶尔也集成上百只的大群,冬季群栖但一般不与其他种类混群。活动在地上或岩石上,常慢步调为快步疾走但也作并足跳行。未在取食群中的鸟作蛙跳式前行。性大胆,不甚怕人,常常人快到眼前才买走,飞不多远又落在地上继续边走边觅食。群鸟升空作波状起伏的炫耀舞姿飞行然后突然降至地面。 主要以草子等野生植物种子为食,也吃谷粒、燕麦等农作物种子。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归原作者所有。

评论区

发表评论 / 取消回复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及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