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攀雀 英文名:Chinese Penduline Tit 别名: 洋红儿
时间:2024-08-04 15:22:23 阅读:135
中华攀雀
英文名:Chinese Penduline Tit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攀雀科 / Remizidae
攀雀属 / Remiz Consobrinus
描述:雄鸟:体型纤小(11厘米)的山雀。顶冠灰,脸罩黑,背棕色,尾凹形。雌鸟及幼鸟似雄鸟但色暗,脸罩略呈深色。
虹膜-深褐;嘴-灰黑;脚-蓝灰。
叫声:高调、柔细而动人的哨音tsee;较圆润的piu及一连串快速的siu声。鸣声似雀鸟,”tea-cher”的主调接si-si-tiu副歌。
分布范围:俄罗斯的极东部及中国东北;迁徙至日本、朝鲜和中国东部。
分布状况:据悉在中国北方并不罕见,但冬季在中国东部、日本及南至香港则越来越常见。
习性:冬季成群,特喜芦苇地栖息环境。
注:有时作为攀雀(Eurasian Penduline Tit)R. pendulinus的一亚种(参见郑作新,1987, 1994)。
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俄罗斯联邦(东亚区)。 中国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香港、清凉峰保护区、六盘山、天目山、怒山。 中华攀雀雄鸟前额黑色,头顶灰色具褐色羽干纹。眼先黑色,前部与额部黑色相融,后部沿眼中部和颊上部一直向后延伸到耳羽均为黑色,形成一条宽阔的黑色带斑,其上有一窄的白色眉纹,其下为白色的颊下部,黑色带斑处于此二白色包围中极为醒目。后颈和颈侧暗栗色,形成一半圆形领圈。上背棕褐色,下背、腰和尾下覆羽沙褐色或沙棕色,尾羽暗褐色,内外翈均具窄的淡皮黄色羽缘,翅上小覆羽、中覆羽棕褐色,大覆羽栗褐色,羽缘淡皮黄色,飞羽暗褐色,外翈棕黄色或皮黄色,内侧三级飞羽羽缘浅栗色。颏、喉、胸、腹至尾下覆羽等整个下体概为皮黄色,颏、喉稍淡,有时近白色。 雌鸟额、眼先,经眼下部和颊上部到耳羽暗棕栗色,上体沙褐色,头顶灰色稍深具淡褐色羽干纹,其余与雄鸟相似,但羽色略淡而少光泽。 虹膜暗褐色,上嘴黑褐色或灰黑色,下嘴灰色或灰黑色,脚铅灰黑色或铅蓝色。 大小量度:体重♂8-11克,♀7.5-10克;体长♂100-115毫米,♀100-109毫米;嘴峰♂8.5-10毫米,♀9-10.5毫米;翅♂52-59毫米,♀51-56.5毫米;尾♂42-50毫米,♀42-47毫米;跗蹠♂13.5-14.5毫米,♀13.5-14.8毫米。 除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性活泼,行动敏捷,常在树丛间飞来飞去,功在枝间跳跃,有时又喜欢倒悬在枝端荡来荡去。冬季成群,特喜芦苇地的栖息环境。鸣声细小而单调,柔细而动人的哨音tsee;较圆润的piu及一连串快速的siu声。鸣声似雀鸟,“tea-cher”的主调接si-si-tiu副歌。 主要以昆虫为食,尤其是繁殖期间,几乎全吃昆虫。所吃食物种类主要有杨扇舟蛾、杨尾舟蛾、黄剌蛾、褐边绿剌蛾、杨卷叶蛾、杨枯叶蛾、杨毒蛾、蓝目天蛾、夜蛾等鳞翅目昆虫幼虫以及小甲虫、杨红叶甲、蜂等其他昆虫。此外也吃蜘蛛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冬季多吃杂草种子、浆果和植物嫩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