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有趣

什么是武侠文化?武侠文化为什么能在中国流传久远?

时间:2022-12-07 22:31:39   阅读:901

武侠文化从来就有,脱胎于国人对侠义文化精神的向往,来源于战国时代的游侠。从上世纪开始出现新派武侠小说以来,到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三人的武侠小说名噪一时,顺便也将武侠文化推向新世纪新高度。

武侠从何而来?最早应该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时期出现的游侠。像荆轲、高渐离、聂政、专诸等等又名的刺客都是属于游侠,他们不图利但是图名,游走于社会高层,法家的韩非子就曾经评论: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确实这样,当这一些游侠快意恩仇,江湖事江湖了的时候就触犯了国家幸中体系,导致私设公堂的问题。

当时代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当不需要的时候便成为时代的弃儿只能沦为护卫。千年以来从未改变。唯一不同的是在秦以前他们叫游侠,秦以后成为武夫。需要的时候是大侠,不需要的时候成为粗鄙之人。

所以游侠在秦始皇建立秦王朝以后就遭遇重大的挫折,比较秦国倾向于法家,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活动使得游侠直接失去了合法的活动土壤。游侠开始转入地下,成为黑色组织,他的发展被压缩限制,于是逐渐式微。

在官方被取缔打压的游侠虽然受到严重挫折,一时间失去生存空间,因为官方不需要一个第二系统来代替自己行驶权力,处理民间纠纷。但是,在山高皇帝远的民间,官老爷们很多时候还是可望不可及的时候,尤其古代官僚系统最多到县一级,剩下的大多数区域是管理真空。这个时候,民间就需要一种主持秩序的制度来代替官府,于是逐渐发展出宗族势力,宗族内由族长负责秩序维护,对外则由族长负责协调。这一些族长往往世袭化,长期的控制一个区域的资源,这种地方上的头面人物也需要有人保护,譬如一些大庄的壮丁,光这一些还不够,于是有了教头,水浒传中形象的描述了习武之人在和平年代只能去人家大庄看家护院。

可是游侠早被官方坚决取缔,这一些势力渗透每一个角落,每况愈下的游侠只好就去大户人家混饭吃。于是,他们以另外一种方式台面化,成为这一些大庄的打手,譬如武松,史进、史文恭等。

这样,我们后面看到的武侠人物一个个都行侠仗义,也来自于这个时代的游侠。时间进入战国时代,新兴的官僚贵族系统为了自己私利或者名声,于是一个个的养士,自然而然,游侠也成了他们猎巫的对象,被怀有目的的资助,以便需要的时候好出力。上则为国杀敌,下则看家护院。这一职责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

虽然他们的职责有时候不同,但是他们的精神没有任何的损失,最少在普罗大众眼中都是一样的,他们是永远的游侠。人们忽略了看家护院的打手,但是没有忘记舍生取义的游侠。

在民间,游侠成了正义的化身。在经历一大批的文人的赞美之后,大量的诗作对他们不吝笔墨的宣扬使得他们正面形象越来越好,作为游侠文化衍生,武侠也都是这样的宣扬,在这一些文学形象中,武侠人物不仅武功高强,能救人于危难之中,能文能武,而且出手阔绰,从来不担心钱从哪里来。面对一群这样近乎神的人,有几个人能抵抗?

在文人大肆宣传之外,作为长期垄断地方的士绅也对游侠推崇备至,毕竟总有需要他们的时候,没人愿意惹这一些武夫。在下一层的老百姓一方面也需要一个大英雄来安慰自己,在遭受不如意的时候期望有人能救危难于水火。另一方面骨子里面的侠义基因让自己幻想成为有所作为的大侠,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往往这一些让人血脉膨胀,谈的津津有味。有时候就会将自己代入情境。

于是,从游侠到武侠完美的完成升华,他们被无限完美化,当独尊儒术之后,游侠被限制打压,民间却相反,甚至有时候会视他们未反抗暴政的代表,当江湖和庙堂一旦对立的时候,老百姓更是把希望寄托在这一帮游侠身上。

所以武侠文化长久不衰。

上一篇:10首最经典的金庸武侠歌曲,金庸武侠歌曲推荐

下一篇:【武侠的8个元素】

网友评论